找到相关内容918篇,用时5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解脱鸟的传说

    放下吧省事内心放下吧舍弃放下吧去除妄想放下吧贪痴 愚昧 愤怒放下吧提起精神放下吧用心修行放下吧迈向成佛之道放下吧不要像一样放下吧自遥远传来的声音 晨夕之间不眠不休传来的声音从佛堂到林间始终不断的声音回旋在心中解脱鸟的呼叫声传说中的解脱鸟是前生懈怠修行的出家人转世他户嘶力竭的呼唤同参更加用心修行今生一定要得道解脱放下吧放下吧放下吧 摘自《弘法》2003年第3期

    圆性

    |解脱鸟|诗偈|格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9/1357243408.html
  • 月溪禅师答:金刚经中之四

      问:请解释金刚经中之四。 (北京李广权)   月溪禅师答:,即一念不起,但仍有清清净净之一念在;人相,即起一念之;众生相,即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中间是;寿者相,是前念后念皆已断了,空无所有。故经中说:“有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就是指这四种境界不见佛性。   

    月溪禅师

    月溪禅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224710974.html
  • 你今生骂人,来生就会被人骂[宣化上人]

      忍辱是逆来顺受,无我执、见,常观想:“未生之时谁是?生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假名,转眼蒙眬又是谁?”去,就可逆来顺受。学佛法是必须躬行实践,若遇逆境仍能如如不动,才真正领悟到妙法莲华经之妙处。   不要执著“,这个“”终会死,何必为这个“”争名夺利呢?若有人...

    宣化上人

    恶口|忍辱|口业|骂人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1/19194119739.html
  • 四相与人生

    读诵《金刚经》经常会见至、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相简称曰四。四都是的不同表现形式,其实只是一个,或称执。它与法执构成世间的执著,是般若法门所扫荡的对象。   盯,四的...,起见,慢、爱。   人相,我们的生命体以人的形式出现,称为人。有黑种人、白种人;汉族人、回族人;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因为有了,大家都以为自己是最优越的。因而出现了人与人之间歧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1244554.html
  • 关于破四

    关于破四  越尘居士  QZ:   恭敬请问麻叔和赵叔:   1、破四,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必要?   2、破的方法。   ZF:   “1、破四,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必要?”   若急欲破除无明,解脱轮回,破此四相便为必须;若以往生净土为此生首要追求,破四相便并非为必须。   “2、破的方法。”   思维修习缘起正见。正见立,邪见自破。   常如:   四就是见为常,...

    越尘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3374537.html
  • 问:何谓众生相?

    有了,就有人;有了人相,就有众生相。、人相、众生相都是差别心理、不平等心理。佛说众生平等,什么平等呢?性相平等,一切众生生命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以及生命的作用现象是一样的,但是一般凡夫不会觉得平等。不平等,就有众生相。 什么是众生相呢?‘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心所证者’;人相,‘心悟证者’;...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7034378242.html
  • 何谓众生相

      何谓众生相   有了,就有人;有了人相,就有众生相。、人相、众生相都是差别心理、不平等心理。佛说众生平等,什么平等呢?性相平等,一切众生生命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以及生命的作用现象是一样的,但是一般凡夫不会觉得平等。不平等,就有众生相。   什么是众生相呢?‘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心所证者’;人相,‘心悟证者’;众生相,‘自证悟所不及者’。很清楚,条理分明,而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24681204.html
  • 如本法师答:何谓五种不净?

    不净,功行纯熟,自可体证诸法无我,身心幻化了不可得之境界,因此证入空寂。此一法门亦观身心不净之法门,可破除之法,逐入证得空也。   阿含经云:“修道者若能善观诸法无常无我(梵语...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0501912897.html
  • 弘一大师论因果及菩提心

    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应发以下之三种心:   一、大智心:不着 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亦应随分观察。 二、大愿心:广修善行   三、大悲心:救众生苦    又发菩提心者,...。悲者如前所说。智者不执着,故曰空也。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若解此意,而知常人执着而利益众生者,其能力薄、范围小、时不久、不彻底。若欲能力强、范围大、时间久、最彻底者,必须...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51976258.html
  • 问:成佛是否也是一种执著?

    开始学佛时,需要制订一个目标,然后沿着这个目标前进。但修行的最终目的,是打破各种执著,包括对成佛的执著。所以,修行达到相当程度时,就不再觉得在修行,觉得已达到什么果位。如果有这种想法,还是典型的凡夫,而非佛菩萨的境界。佛陀在《金刚经》中告诉我们:“若菩萨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还告诉我们:“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11077463.html